2024年“憲法宣傳周”暨“憲法與浙江”主題宣傳月:弘揚憲法精神,鑄就中國之治
2024年是“五四憲法”頒布70周年,12月4日是第11個國家憲法日。12月伊始,2024年“憲法宣傳周”暨“憲法與浙江”主題宣傳月活動如期而至。本次活動的主題為“大力弘揚憲法精神,推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在全國范圍內進行憲法宣傳,對傳播法治思想、推進依法治國具有重大積極意義。憲法宣傳有助于提升公民法律意識,使公民更為深入地了解自身權利和義務,提高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的能力。同時,通過宣傳憲法,能夠營造良好的法治氛圍,推動全社會形成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優良風尚。
一、憲法:國家根本大法與治國基石
憲法作為國家根本大法,是其他法律、法規賴以產生、存在、發展和變更的基礎與前提條件,處于一個國家獨立、完整和系統的法律體系的核心位置,是一個國家法律制度的基石。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先后制定了多部憲法,見證了國家的發展與進步。1982年,我國現行憲法“八二憲法”在第五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上正式通過并頒布。“八二憲法”指導思想正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體現了改革的精神。此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的人大會議共對“八二憲法”進行了五次修正,與時俱進地體現了黨的主張、國家意志和人民意愿的有機統一。
二、全面依法治國:鍛造中國之治的強勁引擎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局和戰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厲行法治,把全面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提出一系列重要舉措。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地提出了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習近平法治思想,為建設法治中國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具有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改革開放以來,法治始終為經濟社會發展保駕護航,推動著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通過憲法修正案,制定民法典、網絡安全法、糧食安全保障法等,我國現行有效的法律超過300件,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涉外領域立法不斷加強,以法治之力維護市場秩序、穩定社會預期。
未來,我們應持續深化法治建設,與時俱進地完善法律法規體系,促使各類市場主體在法治的軌道上活力迸發、行穩致遠,引導各類經濟要素有序流動、高效配置。同時,強化法治的執行與監督機制,確保每一項法律條文都能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營商保障力,使法治營商環境成為我國在全球競爭舞臺上的一張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