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憲法宣傳周”暨“憲法與浙江”主題宣傳月:法治基石穩、德治人心安
12月4日,第十一個國家憲法日如期而至。本次“憲法宣傳周”暨“憲法與浙江”主題宣傳月活動,將宣傳重點聚焦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強化憲法宣傳教育,推動憲法全面貫徹實施,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營造優良法治環境。
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背景下,習近平法治思想應運而生。習近平法治思想內涵豐富、論述深刻、邏輯嚴密、系統完備,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最新成果,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與實踐意義。
加快推進法治中國建設
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刻解答了為何要全面依法治國以及怎樣全面依法治國這一重大時代課題。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與重要保障,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在當前國際環境不穩定不確定性顯著上升、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日益繁重的背景下,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深入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科學的法治理論指導與制度保障。
習近平法治思想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強調法治建設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全面依法治國各領域全過程;強調民主立法、開門立法,廣泛聽取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使法律更好地體現人民的意志;在執法司法過程中,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讓人民群眾參與到法治實踐中來,增強人民群眾對法治的認同感和獲得感。
既講法治又講德治
“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在現代社會治理的宏大命題中,德治與法治猶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翼,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共同推動著社會向著公平正義、和諧有序的方向發展。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刻洞察這一治理之道,強調德治與法治相結合,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德潤人心,法安天下。”道德的力量在于潛移默化,它能引導人們自覺遵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讓社會秩序在溫情與和諧中得以維護。法治則是以法律的權威性和強制性,為社會行為劃定明確的邊界,確保公民的權利得到保障,為國家長治久安和人民幸福安康保駕護航。
在社會治理實踐中,德治與法治協同發力,在公共秩序維護、矛盾糾紛解決、社會風氣塑造、政治經濟發展等諸多方面均發揮著積極且關鍵的作用,有力推動了社會文明進步。在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我們必將向著法治中國、文明中國的目標奮勇前行,描繪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壯美畫卷,,書寫新時代社會治理的嶄新篇章。